高速先导功能将迎来爆发期,长安和比亚迪在产品上下足了功夫。
不知道自动驾驶还要多久才能实现,但是我觉得高速飞行员辅助驾驶系统普及的时候到了!
高速导航辅助功能(简称高速领航)一般是指系统激活后,车辆可以根据导航路线自主变道和上下车匝道。在路上遇到慢车时,会触发自动变道,保证自己的车辆在最优道路上。
根据AutoLab的统计,目前搭载高速领航功能的产品有9款,其中最破的是小鹏P7的NGP和蔚来的NOP。
目前这个功能的普及度并不高。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基本配备该功能的车型大多在30万以上,而且基本都是新能源车型。
但消费者对高速领航功能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根据AutoLab之前的问卷统计,超过42.24%的用户认为高速领航功能会是刚需,是买车时必须考虑的。
由此可见,高速领航功能的加载速率与用户需求是有差距的,而这种差距的很大原因在于成本问题。
毕竟在技术上,现阶段可以提供高速领航功能的企业有很多,比如纽马克科技、Momenta、MAXIEYE、德赛四维、商汤绝影、马骁智行等
国内芯片厂商Horizon也发布了高速试点方案,有望进一步降低高速试点成本,允许搭载更多机型。这种方案最大的优势就是采用了Horizon自己的国产芯片,而且得益于芯片的低功耗,可以采用被动散热,不仅成本更低,还可以搭载在加油车上。
本次Horizon Pilot方案基于Horizon自研的Journey 3芯片开发,配备6个ADAS摄像头和4个全天候摄像头,整体成本更加可控。
除了飞行员功能,Horizon还展示了AEB和基于单目摄像头可以实现的基本辅助驾驶能力(ACC+自适应巡航)。与目前主流的毫米波方案或毫米波+相机融合方案相比,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最近流行的长安UNI-V配备了一个前视摄像头和五个毫米波雷达。结合地平线的单目视觉感知方案,可以实现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转向灯自动变道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目前部分地图商家的高精地图可以免费开放。随着地平线征途2、征途3等国产芯片的成熟,以及基于摄像头和视觉算法的高速领航功能的实现,整个高速领航功能有望迎来普及期。
此外,比亚迪最近宣布与地平线合作,将在其新车型上搭载地平线征途5,最快将于2023年上市。地平线5的计算能力比征途3高25倍左右。理论上计算能力可以支撑市级试点功能。可以期待一下!
当然,高速领航功能的落地,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商业问题,正确的舆论引导和使用习惯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因试点功能使用不当导致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如果用户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高速导频功能,大规模普及的风险会很大。
虽然在高速飞行员启动过程中,所有的油门、刹车、方向盘都是机器自动控制的,但是驾驶员也不能闲着。他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持注意力在线,随时准备自己控制车辆。
因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能解决路上遇到的所有场景,尤其是桩桶施工、栏杆施工、拥堵路段的并线,大货车近距离突然变道,大部分都超出了系统的承受能力,司机必须调整方向或者踩刹车,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
所以,在开启高速Piolot功能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按照车企给出的规范,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双手握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的道路,这是最基本的练习,因为这为随时控制车辆提供了基础。
虽然启用了高速领航功能,人们还是需要保持注意力在线,但并不代表这个功能是可选的。人的本能是躲避危险,所以要保持常规的眼睛看前方。只要它们不睡着,就能发现危险,提前接管。
这就相当于你的大脑在启用高速导航辅助的情况下处于“低能耗”状态,思维的链接会短很多,不用在常规环境下做车辆控制,也不用考虑路线和换匝道。
手动驾驶,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高速导航辅助。这四个可以是你在考试中做的类比应用题、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
虽然需要思考问题,写答案,但大脑的“能耗”却完全不同。我相信即使你是学霸,你也更愿意做判断题。
不同的“能耗”对应的是错误率和“续航”的不同。驾驶过程中大脑越放松,遇到重要选择时出错的概率就越低,高速行驶就越安全。
因为大脑大部分的状态都是放松的,大脑“持续的时间更长”,不仅可以缓解驾驶过程中的疲劳,还可以一口气开得更远,到达目的地后会更有精神继续玩下去。
以我自己为例,不休息连续驾驶的极限,如果手动挡的话大概是400km左右。如果我开车旅行,当我到达目的地时,我会很累。但是,如果我在同样的距离内使用高速Pilot,整个行程会轻松一些,到达目的地也可以玩得很开心,不需要太多休息。
这就是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对我出行生活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