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行者比马斯克更大胆更有创意,造型太科幻。
说到马斯克,很多人对他顶礼膜拜,视他为现实版的“钢铁侠”,科技之神,主要是因为他的商业航天公司SpaceX,旗下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载人龙和货运龙飞船、追星和星际飞船,开发了著名的“重复”太空产品
星舰真的很牛逼。
猎鹰回收真的很科幻。
尤其是《星舰》,以大胆复古的形象出现,几乎颠覆了航天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让很多人的想象最终达到了“移民火星”的高度。然而,就在最近,中国的商业航天出现了比马斯克的星际飞船更大胆、更有想象力的产品,那就是天际线系列的空天飞行器。
但是我们的想象力更大胆,更有创造力。
你看,“星舰”只是一个非传统的运载火箭,一船一箭,我们的直接运载工具是商业空天飞行器,在概念上要高一个数量级。从外形上看,《天际》比《星舰》更科幻。太空旅行版的“天际线”也是船箭合一,分两级发射,拥有更大的穹顶玻璃,比星舰更吸引人。
什么,《星舰》已经有实物了,而《天行者》只是个概念?不对,现在的“星舰”并不完整,更类似于一个技术验证机。今天,2021年9月12日上午8点45分,孔令天行圆满完成“天行一号”火箭遥八飞行试验任务!
“天际线一号”火箭
“天际一号”点火时刻
这个“天际线一号”火箭你觉得熟悉吗?是的,2019年4月23日厦门大学发射的嘉庚一号火箭不就是这样吗?事实上,这次发射是“天行一号”火箭的首飞,因为搭载了厦门大学的乘波体验认证机,所以被称为“嘉庚一号”。有意思的是,2019年发射的这枚火箭也是小米命名的,所以真的可以算是“年轻人的第一枚火箭”。
原来,嘉庚一号就是“天际线一号”火箭。
年轻人的第一枚火箭,加油!
小米真的做了火箭。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无论是“嘉庚一号”还是“天行者一号”火箭耀巴,其体积都与“星舰”相差甚远,不是一个量级。其实航天技术的水平不是大小。要知道,Skyline I的最高飞行速度已经达到了3.19马赫,可以加速到5马赫,已经飞到了100公里的高空。不是比现在只飞10公里的星舰好多了吗?
“天际线一号”火箭
我给你看尾巴。公开透明吧?
不仅如此,《天际线I》的进化速度还是很快的。你能想象吗?它最初的技术验证平台是这样的,像一枚充满稚气的探空火箭。现在经过多次测试的《天际线I》就是这样。乍一看,它有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模型。
早期技术验证平台如下
事情是这样的。
这似乎是另一条技术路线。
但是,这并不是天行者系列目前的最终形态。比如2021年8月31日上午11点30分,天行者二号远程火箭的发射就已经是这样了,而这只是天行者系列火箭的第三次试飞(现在是第四次,发射次数并不比星舰少)。假以时日,可以发展到图片右侧的卫星发射型和太空旅行型,或许比马斯克更早登陆火星。
红圈的“天行者”II已经发射。
Skyline系列和Starship一样,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它的回收并不像Starship的垂直降落,然后用捕获臂“扔来扔去”,上演“机甲哥斯拉”那么蠢。别忘了,“天行者”是一种空天飞行器。它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直接降落在机场跑道上,避免了“星舰”不得不额外携带燃油,从而不得不减少载重的恶性循环。
星舰这种着陆方式是吃力不讨好的。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没有贬低星舰,刻意抬高天际线的意思。而是在一些人崇拜马斯克的时候,不要妄自菲薄,忘记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马斯克的产品确实很强,但看到西方航天科技的创新,我们可以模仿、学习、突破,而不是迷信。毕竟科学最需要脑子,迷信没脑子。而且马斯克研发的不仅仅是星舰,还有导弹预警卫星。他的产品有很强的军事应用性,总有一天,不会因为你的低头而落到你头上。
自信自爱,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