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宁德时代只愿意安安静静做好动力电池供应商而言,比亚迪的野心挺大,王传福不仅要做电池,还要造车,他擅长的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这招曾经让比亚迪收获了国内新能源政策补贴的大红包,2015、2016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
可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的缩减,比亚迪今年销量显著下滑,在2017年第一季度就丢了冠军宝座,被北汽新能源全面超越,而北汽、上汽、东风、宝马等几大车企都是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见下图宁德时代前5大客户)。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虽然优势也很明显,可是只卖给比亚迪(比如说比亚迪秦、唐、E6),所以随着新能源汽车冠军宝座的丢失,比亚迪也丢失了国内动力电池供应量冠军。
真锂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已经占据了汽车动力电池25.8%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江湖地位下,市场份额下滑至17%,位居市场第二;
在“烧钱”补贴红利日渐褪色之后,两大电池巨头怎样近身肉搏?比亚迪又有着什么样的打算?要知道,一旦宁德时代成功地登陆创业板,那么融资扩产后将对比亚迪电池带来极大压力。
“分拆动力电池部门!”早前,就有消息传出王传福要分拆比亚迪汽车电子业务部门(第二事业部),将其生产的磷酸铁锂以及三元电池面向市场所有车企供货。坚持垂直整合的王传福终于打破封闭,不得不向市场开放。
但这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此前宁德时代与上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方负责动力电池生产,一方负责模块系统开发,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一些动力电池厂商则干脆把配套工厂建在了车企的周边。所以比亚迪要想挤进供应链体系,需要花上一些功夫。
能不能杀出一条血路,重回动力电池冠军宝座,这对比亚迪是个极大的考验。
我接触过一些比亚迪总部人员,可以说比亚迪公司以电池起家,后来雄心勃勃收购汽车厂,快速开始造车事业。但是总体来看比亚迪战略有点小家子气,后期就有点固步自封了。
未来电动汽车拼的是电池技术,而电动车的电池技术现在主要是锂电和铁电两种。比亚迪一直发展的是单体铁电池,基础十分强,但是后续发展貌似不足;锂电是这十年来发展的主方向,未来潜力估计也会超过铁电。
比亚迪仗着早期电池经验基础很早造出来续航可达400公里的电动汽车,但是在那以后鲜有听到比亚迪新电池技术的突破,也就很难在电动车领域有什么新突破了。
未来左右电动车趋势的核心就是电池技术。比亚迪依托电池先发优势反而最近几年有点落伍的征兆。期盼比亚迪能够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适应未来需求的电动车电池,才不会被时代快速抛弃!
宁德时代仅用7年时间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比亚迪,比亚迪该怎么办?
首先说宁德时代把比亚迪赶下王座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宁德时代专门做动力电池,在这个方向专业而强势,研发人员超过了2000名。它的动力电池技术指标在国内是名列前茅的,自然受到市场欢迎。
第二,则是比亚迪自己作死。比亚迪的动力电池,长期以来只供应自家的汽车,并不对外开放(当然之前出于价格、技术机密、竞争关系等问题,其他企业也不一定要。但是后来电动车缺电池)。而且其在能量密度较低的磷酸铁锂方向守得太久,乘用车市场爆发出对三元锂的强烈需求时,比亚迪的封闭和技术路线选择问题,严重制约了他家扩大市场。
所以宁德时代的上位也是顺理成章。
那么比亚迪要怎么应对呢,其实比亚迪已经给出回答了:
1、拆分动力电池业务。今年第一季度的时候,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晞就透过风,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拆分预计在今年年底或者2019年初完成。
2、在自家的乘用车上,积极转向三元锂电池。今后比亚迪所有的纯电动车,搭载的都会是三元锂电池。比如今年的比亚迪元EV,以及后续会上市的新一代纯电动唐。
3、在电池对外上走出第一步,今年7月5号与长安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工厂。投资50亿,总规划产能10Gwh。这次合资之后,想必比亚迪与其他车厂的合作也会加速。潜在的合作伙伴可能有长城。
另外,比亚迪相较于宁德时代,也没有想象中弱势。那么根据第一电动的数据,比亚迪在今年4月以1.34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短暂实现了对宁德时代(当月装机量1.27Gwh)的反超。
日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上的大战,还会打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