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与比尔·盖茨“私聊”的目的并不简单。
不久前,比尔盖茨和马斯克“撕破脸”。一个是曾经的世界首富,一个是现在的世界首富。很多人开玩笑说,这是世界上两个最富有的人之间的决斗。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网上曝光了马斯克和比尔·盖茨的一段聊天记录。
第一,你还持有5亿美元的特斯拉空仓吗?(马斯克)
不好意思,我还没有清仓,但是我想和你讨论一下慈善的事情。(比尔·盖茨)
抱歉,在你持有大量特斯拉空头头寸的情况下,我无法和你认真讨论气候变化中的慈善事业。毕竟,特斯拉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最大。
比尔这几年一直在搞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慈善项目”,最近跑过来问马斯克有没有兴趣。但马斯克对比尔盖茨并没有好脸色,因为他早就听说比尔盖茨持有特斯拉的空头头寸。
比尔“恶心”,马斯克直接翻脸。
不得不说,比尔盖茨的这种做法真的有点“恶心”。他的慈善项目包括马斯克一直视为“笑话”的氢能。
在看空特斯拉股票的同时,我热情邀请马斯克参与自己的氢能项目。这相当于在喊马斯克:“哥们,锂电池不行了,迟早要完蛋。不如跟我搞氢能。”
这导致马斯克恼羞成怒,直接把脸转向比尔·盖茨,说特斯拉在气候变化上做得最多。
不过,干掉比尔盖茨之后,马斯克的周期还不小。他在推特上用了一个孕妇表情包,嘲讽比尔盖茨挺着大肚子,像个孕妇。
比尔盖茨:锂电池不是新能源的正确答案。
不得不说首富的商业眼光是恶毒的。
比尔和马斯克都在10年前预见到了新能源的崛起。但是这两个人走了完全不同的路。
比尔·盖茨对燃料电池更乐观。在过去的10年里,比尔·盖茨投资了氢能、核能和生物能源。但比尔·盖茨一直不看好锂电池。为什么?因为锂电池不够干净。
虽然以马斯克为首的“锂电池派”一直坚称锂电池有助于全球控制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但在比尔·盖茨看来,现阶段的锂电池根本不是清洁能源。
目前国内80%的电力来自火力发电。燃烧煤和天然气来发电。这种发电本身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清洁能源怎么来?
现在世界各地的电动车厂商都在标榜自己“节能减排”,把污染的黑锅扔给电厂,拿着节能减排的补贴卖碳分赚得盆满钵满。这公平吗?
问题不止这些。锂电池的低回收率使得锂、镍回收资源成为一次性资源。目前全球有20万吨可回收锂电池,但只有2万吨锂电池被成功回收,也就是说有18万吨锂电池“消失”了。这些电池要么被随意丢弃,要么混在其他垃圾里埋在地下。
锂电池的回收问题不解决,锂电池行业注定无法可持续发展。
锂、镍、钴、铅等物质有毒,不仅会污染土地,还会污染水质。这就让电动车厂商和锂电池厂商所说的“环保”完全成了谎言。为了保护环境,动力电池最终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与此同时,近年来锂、镍等资源的开采明显跟不上需求。在过去两年里,镍的价格上涨了5倍,锂的价格上涨了10倍。导致近年来锂电池价格不断飙升,产能供不应求。之前很多厂家因为产能不够被迫停产。
在比尔·盖茨眼里,锂电池显然不是新能源的“正确答案”。
马斯克:燃料电池是“脱裤子放屁”
马斯克不止一次在推特上炮轰燃料电池。
2020年6月,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燃料电池=愚蠢的生意。”
同年7月,马斯克继续发推特:“氢原料电池的生意不仅愚蠢,而且毫无意义。”
2021年3月,马斯克公开表示:“氢燃料电池不可能成功。”
马斯克看来,燃料电池根本不可能成功,尤其是氢燃料电池,简直是扯淡。
首先,氢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短。目前国内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在200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氢燃料电池目前还没有办法商业化。
其次,氢燃料电池的电能转换率比较低,在燃烧氢气发电的过程中会浪费近60%的能量。马斯克认为这样的电池根本没有使用价值。
更重要的是,建立加氢站比充电站要困难得多。加氢站不仅建设成本较高,还要考虑安全问题,短时间内很难普及。
上述问题的结果是,氢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商业化,研发成本更高,这是很多资本家无法接受的。
这不是个人恩怨,这是两个利益集团的对抗。
这场“闹剧”看似是比尔盖茨和马斯克的个人恩怨,实则是两个利益集团的对抗。和比尔·盖茨分别代表“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群体。
以马斯克为首的“锂电池派”
马斯克表态后,一些汽车巨头宣布放弃燃料电池。
2020年4月,奔驰宣布放弃氢燃料电池的研发,旗下唯一一款燃料电池车型“奔驰GLC F-CEL”正式停产。
同年5月,福特和日产也宣布退出燃料电池阵营,专注于开发锂电池车型。
除此之外,大众、本田等厂商也对氢燃料电池的未来表示担忧,并宣布将重点放在锂电池车型的研发上。
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派”
另一方面,以比尔·盖茨为首的“燃料电池派”获得了众多日韩汽车厂商的支持。
丰田和现代完全放弃了锂电池车型的研发,专注于燃料电池的研发。现代提出“2025战略”,聚焦中国、韩国、美国、欧洲,实现锂电池弯道超车。
投机者把锂电池从“中转站”变成了“收费站”
在“燃料电池派”眼里,“锂电池派”厂商的资本主义气息太重,完全就是一群“投机分子”。
锂电池注定只是新能源的“中转站”,这些资本家为了意义,强行把它变成了“收费站”。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全球环境带来很好的改善。节能减排是锂电车厂商画的“馅饼”。
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车厂商都在玩命造车卖车。甚至有的厂家根本不在乎卖车成本,直接“含泪卖”。为了什么?为了营造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实卖车赚钱不关资本家的事,因为他们卖车不赚钱。他们靠什么赚钱?他们依赖于飙升的股市、各种补贴、资本投资和碳信用额的出售。
特斯拉上市前,每年亏损数亿美元。它卖了一辆车,赔了一辆,几乎掏空了马斯克的身家,让他沦落到四处投资,四处借钱搞研发。2010年,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成功融资2.26亿美元。开幕当天,马斯克赚了6.3亿美元。
12年来,特斯拉市值“暴涨”,从刚上市时的17亿美元涨到1.2万亿美元,成为资本家眼中的“香饽饽”。
从2007年到2018年,马斯克获得了美国政府35亿美元的补贴。同期,苹果仅获得6.93亿美元补贴,谷歌仅获得7.62亿美元补贴。美国官方简直是把特斯拉当“亲儿子”养。
2020年,特斯拉的净利润为7.21亿美元,而当年仅通过出售碳积分,特斯拉就获利16亿美元。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特斯拉亏本卖车,要么钱进了少数人的腰包。
马斯克是个大傻瓜,他准备跑路了。
马斯克似乎已经做好了长期运行的准备。去年11月8日、11月9日和11月10日,马斯克连续三天抛售股票。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马斯克不断抛售股票,共卖出1480万股,总价值超过150亿美元。
随着马斯克的疯狂套现,特斯拉股价下跌,市值一度缩水2000亿美元,比比尔盖茨做空的还多。马斯克掏空特斯拉,把钱塞进自己口袋的方式,根本没有考虑特斯拉的生死。
不仅如此,特斯拉近年来还放缓了锂电池技术的研发。马斯克给出的理由是,续航800公里就够了,再研发意义不大。很多人认为马斯克所说的意思可能是他个人的意思。
对于用户性能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对于特斯拉来说,进一步的研究只会给特斯拉带来更大的成本。别小看从800km到1000km,R&D成本可能翻2-3倍。只是对于准备跑路的马斯克来说,这种投资不划算。
看清资本家的阴谋。
如果说电动车行业是“资本”聚集,那么灯火散去,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资本从来不谈私事,纸灰灰追求利益。在手握镰刀的资本家眼里,新能源不过是“韭菜地”。
买过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都知道,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半成品阶段”。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资本家的缺点让消费者买单。这公平吗?
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液,每一个绝对背后都有利益的趋势。如何看待资本家口中的慈善?笔者认为,在赚钱的过程中,顺便做点好事可能是资本家最难得的温柔。所以永远不要同情资本家,也不要相信资本家。(霍浩)
马斯克与比尔·盖茨“私聊”的目的并不简单。
燃料电池是“傻子”?比尔·盖茨:不要相信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