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智能汽车销量榜|特斯拉时隔多月再次称霸榜单,日本开始加速发力。
Cheyun.com生产的智能汽车销售查询工具已在Cheyun.com网站上推出..在这个查询工具中,你将能够看到各品牌、各车型的智能汽车销售趋势和智能普及率,还可以查询各车型的智能配置销量、其销售区域分布、自有和租赁用户比例。
查询工具一直统计到3月份。点击具体排行榜页面,http://www.cheyun.com/rank.
今年3月,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据车云网统计,3月份,智能网联乘用车(以下简称“智能车”)环比增长57.2%,同比增长94.28%,达到32.69万辆,但不及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能源乘用车零售额环比增长63.1%,同比增长137.6%,达到44.5万辆。
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高达28.2%,1-3月份更是达到了22%的超高水平。相比之下,3月份智能汽车渗透率较低,仅为21.8%,1-3月份仅为18.46%,落后新能源乘用车近4个百分点。无论是总销量还是增速,目前智能汽车的发展都不如新能源汽车。
智能汽车发展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占市场绝大部分的燃油汽车智能化水平较低。3月份燃油车销量达到105万辆,但智能燃油车销量刚刚超过13万辆,智能汽车普及率仅为12.41%。
相比之下,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5万辆,不到燃油车的一半,但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高达20万辆,渗透率为43.91%,接近50%。
所以目前智能汽车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新能源汽车强势,燃油汽车弱势。
智能新能源:特斯拉再次称霸榜单,但4月份存在变数。
3月份智能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增长96.56%,同比增长181.42%,达到19.62万辆。其中,前十大品牌智能新能源汽车销量17.32万辆,占全部智能电动车销量的88.28%。智能电动车市场头部效应非常显著。
其中,特斯拉时隔多月再次登顶榜首。3月份共交付新车6.5万辆,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169.08%和87.83%,占全部智能电动汽车销量的33.16%。
比亚迪的智能电动汽车销量为4.3万辆,紧随特斯拉之后。然而,该品牌在3月份交付了近11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所有新能源汽车销量的23.36%。落后于特斯拉的主要原因是智能化普及率不如前者,后者高达100%,而后者只有41.23%。
3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量基本全部供应国内市场,仅出口66辆,是其再次称霸榜单的主要原因。然而,特斯拉可能无法在4月份继续称霸榜单。
特斯拉本周三在Q1财报会议上表示,上海工厂的关闭可能会损失一个月的产量。这也为其4月份的交付蒙上了阴影,特斯拉可能要面对即将到来的黑色4月。
3月份,5个智能电动品牌的销量超过1万辆,比上个月多了3个。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小鹏、理想和大众品牌的月销量也超过了1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标签为“智能”的Xpeng Motors,并不是所有的销量都是智能车贡献的,非智能车也有。这是因为小鹏G3和P5的部分配置不包含L2级辅助驾驶等智能汽车的基本配置。
大众ID的月销量。家用电动车再次重回万辆行列。据报道,今年,ID。家庭电动汽车将迎来包括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舱在内的远程升级,以履行之前的用户承诺。
华为基于基因的文杰品牌再次发力,3月份的交付量环比增长22.82至2942台,但距离余承东设定的30万台的年度交付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或许这个目标真的有些夸张,余承东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很坦诚:“30万辆是不可能实现的,交付10万辆就不错了。”
智能燃油:日系品牌开始发挥智能。
3月份智能燃油汽车销量环比增长20.85%,同比增长32.6%,达到13.06万辆。智能燃油车的增速已经远远落后于智能新能源车,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如何增加燃油车的智能容量,是当前行业的一个难题。
前十大燃油品牌共销售智能燃油车10.34万辆,占全部智能燃油车的79.13%。智能燃油车市场的头部效应没有智能新能源车市场明显,但79.13%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数字。
从十大品牌来看,豪华品牌和中国品牌在智能化领域表现突出。豪华品牌中,奔驰、宝马、林肯榜上有名,奔驰、宝马位列榜单前两位;吉利、哈弗、威品牌、传祺等中国品牌入围;合资企业也有三家入围,分别是丰田、别克和本田。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合资品牌入围前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去年同期只有别克品牌上榜。这是因为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已经开始发挥智能。其中,丰田品牌从去年新上市的车型开始普遍支持ota功能,如汉兰达、房鹿、方龄、赛纳;本田新上市的车型也开始加入日益壮大的轿车行列。
其他合资品牌的智能化表现比较一般。
总体来看,燃油车的智能性能远远落后于新能源车。当智能化被视为汽车企业竞争的下半场,如何将停留在功能时代的燃油车改造成可以成长的智能燃油车,是所有燃油车企业在转型期的首要任务。